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对建设和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进程中,根据党中央关于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职能定位,努力推进学术研究制度、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2006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即是践行“三个定位”、改革创新的产物。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是一项学术制度,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领导下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章程》运行的高端学术组织,常设领导机构为学部主席团,设立文哲、历史、经济、国际研究、社会政法、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学部委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生荣誉。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持进行了学部委员增选、荣誉学部委员增补,现有学部委员57名(含已故)、荣誉学部委员133名(含已故),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养深厚、贡献突出、成就卓著的学者。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即是从一个侧面展示这些学者治学之道的重要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下称《专题文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持编辑的学术论著汇集,作者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内容集中反映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在相关学科、专业方向中的专题性研究成果。《专题文集》体现了著作者在科学研究实践中长期关注的某一专业方向或研究主题,历时动态地展现了著作者在这一专题中不断深化的研究路径和学术心得,从中不难体味治学道路之铢积寸累、循序渐进、与时俱进、未有穷期的孜孜以求,感知学问有道之修养理论、注重实证、坚持真理、服务社会的学者责任。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作为实施创新工程的重要学术平台,需要在聚集高端人才、发挥精英才智、推出优质成果、引领学术风尚等方面起到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力、推进创新实践的作用。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编辑出版这套《专题文集》,不仅在于展示“过去”,更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和展望未来。这套《专题文集》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学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这套《专题文集》给予的学术评价。在这套《专题文集》付梓之际,我们感谢各位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对《专题文集》征集给予的支持,感谢学部工作局及相关同志为此所做的组织协调工作,特别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这套《专题文集》的面世做出的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编辑委员会2012年8月
全部显示∨
李景源1945年7月生,天津宝坻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2年定为助理研究员,1988年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7月晋升研究员职称,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4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研究》主编。曾就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问题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讲解。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哲学学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代表性成果有:论著《史前认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李景源自选集》等。
全部显示∨
序言
一 考察史前认识的意义与方法
二 从动物行为向人类实践的转化
三 由动物心理向人类认识的转变
四 由客观的逻辑到思维的逻辑
五 主客体分化的历史形态
六 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
附录一 关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几个问题
二 评皮亚杰的活动—认识理论
三 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四 发生认识论述评
五 实践和思维主体的形成
六 论认识论中的“相似”范畴
七 认识·图式·客观性
八 时代的发展与认识论的课题
九 关于史前认识研究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