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在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加迫切,应该跳出长期以来单纯对规模总量的关注,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协调旅游经营企业及地区之间的关系。效率评价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从效率角度出发,对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审视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道路,促进地区旅游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驱动。本书利用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以“指标构建—效率测算—时空对比—驱动机制”为研究主线,综合运用组合赋权、DEA模型、ESDA、重心、标准差椭圆、POOL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产业效率、行业效率和要素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可以为地区旅游产业判断各项资源的投入不足或投资冗余提供定量数据参考,揭示省份间旅游产业相对地位的变化,帮助各地区更好地辨识提升旅游产业效率的最佳路径,为引导企业投资的科学性提供手段和依据,避免旅游发展的盲目性和无效性。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本书对国内外旅游产业效率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研究内容虽不断加深,但有关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研究还不足,且缺乏旅游行业效率间的比较研究,旅游产业内部效率的深层次研究有待深入。书中对旅游产业效率、行业效率和要素效率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和界定,并对系统论、经济增长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等对旅游产业效率研究的支撑作用进行阐述。第二,本书对我国31个省份12年间旅游产业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在时序上呈现波动性变化特征,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效率增长效应并不明显。从分解后的效率来看,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略强,由于很多省份规模效率值低于纯技术效率值,说明要素的合理投入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对提高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有很大作用。从空间演变来看,规模效率以“T”形格局占主导,东部规模集聚效益低于中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比规模效率的省际差异性更大,空间格局年际变化显著,东部比西部地区技术应用能力强。在两者的共同影响下综合效率空间集聚性不强,相邻省份在综合效率值上不存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空间格局由“T”形向“V”形格局演变。第三,从景区、酒店和旅行社三大行业效率角度看,景区行业效率最低,受整体旅游环境的影响最强,波动性较强;酒店行业效率较高,最为稳定;旅行社行业则居中。另外,在空间上,景区行业2004年前变动频繁,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2005—2007年空间分布上向集聚态势演变,2009—2013年西部和东南部两大核心逐渐形成;酒店行业2008年以前空间格局呈倒“几”字形格局,2008年以后东南沿海地区优势突出,中西部地区有所下降,技术改革和创新对提高行业效率的作用逐渐显现,形成东南核心区;旅行社行业以“山”字形格局为主,东南部地区效率较好而西北部地区较差,但近年来地区间差异有缩小的趋势。第四,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企业规模三大要素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看,三大要素普遍存在投入过剩。景区行业三大要素效率年际变化大于酒店和旅行社行业,稳定性低;酒店行业物质资本效率最高,企业规模效率在逐年升高,但人力资本效率稳中有降;旅行社行业三大要素效率均稳中有降。从空间格局来看,旅游要素效率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内部的差异要远大于区域间的差异,近几年来旅游要素效率高地区集聚,形成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东部核心区和西藏、宁夏为代表的西部核心区。最后,本书选取区位条件、人力支持、市场潜力、第三产业规模、市场化程度、信息化水平和旅游产业规模七方面,分析其对旅游产业效率及三大行业效率的影响程度。发现在微观领域,资源价值、市场需求和旅游方式的转变对旅游要素效率的时空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观领域,人力支持、市场化程度、信息化和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对旅游产业效率的时空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宏观领域,区位条件、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对旅游产业效率的时空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资源驱动、政策驱动、区位驱动、市场驱动和地缘环境驱动五大驱动力引导着旅游产业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变。本书的主要创新和特色之处在于:首先,对旅游产业效率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构建了旅游产业效率评价体系。以往的研究,对旅游产业效率的评价都停留在单一层次,没有形成旅游产业效率评价体系。本书对旅游产业效率评价进行了体系化的深入,构建了旅游产业效率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成。宏观效率是指旅游产业(行业集合)的总体效率,用旅游产业效率表示;中观效率是指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提供某类相同旅游产品的企业集合的效率,用旅游产业效率表示;微观效率是指具体投入到旅游产业中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各要素产生的效果,用旅游要素效率表示。由此,对旅游产业效率评价体系进行了划分,分层递进式阐述,将研究立体化和具体化。其次,对旅游产业效率评价方法进行改进,采用组合赋权法和DEA模型相结合,提高测算的科学性。以往的研究,对旅游产业效率产出指标均是从总量上进行考虑和设计的,而对单位产出的高低未给予重视。本书首次尝试采用组合赋权法和DEA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来解决问题,旅游产业效率的投入指标从产业发展规模和产业发展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产出指标则从总产出能力和人均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衡量,整理后得到评价指标体系,对低层次指标通过组合赋权法进行归纳合并,得到更合理的高层次综合指标后,再使用DEA模型进行效率测算,提高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重视各因素对旅游行业效率影响的对比研究,构建了统一评价模型,建立了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分析框架。以往对旅游产业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都是基于单一层次或者单一行业,缺少对三大行业效率同时进行研究,更缺少三大行业效率的比较研究。本书构建了统一的评价模型,对旅游产业效率及旅行社、景区、酒店三大行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各影响因素在不同行业的影响强度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出发,建立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分析框架,使旅游产业效率驱动机制研究更加细化和深入,丰富相关研究内容。本书是以笔者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基础修订而成的。感谢我的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梅林教授给予我的无限关怀和悉心指导。感谢陈才教授、刘继生教授、王士君教授、杨青山教授、修春亮教授、袁家冬教授、谷国锋教授、房艳副教授等老师在我学习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他们深厚、渊博的学术功底都使我受益匪浅。感谢陈妍、李秋雨、黄悦、于洪燕、王建康、申庆喜、郭付友、朱振华、陈晨、程林等同学在求知道路上给予的帮助。也特别感谢鲁东大学商学院的同事们,尤其是曹艳英教授从我工作之日起就一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给我提供珍贵的机会。对于书中出现的错漏和偏颇,希望读者不吝指正。书中还参考并引用了大量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全部显示∨
胡宇娜,女,1980年生,山东青岛人。2006年于华南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16年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经济与管理、开发规划、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在《地理科学》《经济地理》等我国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l项和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市厅级项目l项,获得各类学术奖励4项,参与多项地方旅游规划策划论证和决策咨询工作。
全部显示∨
第一章 导言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辨析和厘定一 效率与产业效率
二 旅游企业、旅游行业与旅游产业
三 旅游产业效率、旅游行业效率与旅游要素效率
第二章 理论分析第一节 旅游效率研究综述一 国外旅游效率研究综述
二 国内旅游效率研究综述
三 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 相关基础理论一 系统论
二 经济增长理论
三 空间经济学理论
四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五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一 DEA模型
二 组合赋权法
三 重心坐标法
四 标准差椭圆
五 空间自相关分析
六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第三章 省域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变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一 变量框架
二 指标体系构建
三 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二节 计算结果一 综合效率
二 纯技术效率
三 规模效率
第三节 时序演变一 在时序上呈现波动性变化特征
二 纯技术效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三 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略强
四 各省份效率时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五 各省份综合效率演变呈现不同的类型
第四节 空间演变一 整体性空间特征
二 省际空间演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省域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变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一 变量选取
二 数据来源
第二节 旅行社行业效率时空演变一 时序演变
二 空间演变
第三节 酒店行业效率时空演变一 时序演变
二 空间演变
第四节 景区行业效率时空演变一 时序演变
二 空间演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省域旅游要素效率时空演变第一节 物质资本效率时空演变一 时序演变
二 区域差异
第二节 人力资本效率时空演变一 时序演变
二 区域差异
第三节 企业规模效率时空演变一 时序演变
二 区域差异
第四节 旅游要素效率区域划分一 旅行社
二 酒店
三 景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旅游产业效率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第一节 旅游产业效率影响因素识别与结果分析一 影响因素识别
二 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三大行业效率影响因素识别与结果分析一 旅行社
二 酒店
三 景区
第三节 旅游产业效率驱动机制剖析一 微观领域
二 中观领域
三 宏观领域
四 主要驱动力
本章小结
附录2002—2013年旅行社行业效率计算结果
2002—2013年酒店行业效率计算结果
2002—2013年景区行业效率计算结果
2002—2013年旅行社行业要素效率计算结果
2002—2013年酒店行业要素效率计算结果
2002—2013年景区行业要素效率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