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与创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极大突破和创新。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地调动了我国被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已久的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呈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高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其次,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高效活力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优势交相辉映,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日渐展现出来,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开始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市场机制活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实践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提供了现实依据。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创新也日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一系列新概况,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总结了一系列新理论。比如,市场决定理论、经济新常态理论、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等,这些新的概括和提炼,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宝库,为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坚实而丰厚的理论支撑,激励着我们更加深入和扎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国市场经济变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书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过程出发,特别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践出发,深入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依据、时代背景、形成与发展历程、具体体制创新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时代价值等,考察中国共产党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思考过程,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性突破的丰富内涵,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经验和时代价值,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辩证关系。本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突破的基本要点,分析其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贡献。本书主体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有关计划与市场的思想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基础,世界市场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体制改革问题的提出。第二章阐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进程,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通过对经济体制的理论创新,引领体制创新经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攻坚阶段和完善阶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章至第十章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八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体制变革的内涵。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主要经验和时代价值。依据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开创性贡献,研究它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时代价值,提高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与创新对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规律、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建立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启示。本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总结与阐述有如下突出特点:第一,本书选题的新意在于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变革的研究贯穿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中国经济体制探索的全过程,以便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思想基础为目标进行研究。第二,本书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寻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到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思想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方面的一脉相承性,从而提高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与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乃至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的历史启示。第三,本书主要从农村经济体制、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对外开放与外贸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辛历程、重要经验和时代价值,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不仅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和政策思想相结合的方法,而且更加注重经验分析和规范分析。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以及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不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探索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全球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运行体制、分配制度、所有制实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同时,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为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指明了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描绘了蓝图。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正在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已经延伸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高效活力,也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释放,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迅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伟大历史进程和深刻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研究有助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建议。当前,对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变革思想的研究,还局限在一般性的评价中,没有进行更深刻的解读和规律性的分析。可见,如果我们不作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那么,关于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总结便是片面的,我们就不能真正破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之谜,也就不能真正在科学的基础上构建以中国为分析范本的转轨经济学。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实践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中国的成功运用,有着方法论上的诸多启示,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引起的观念革命对中国现代思维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应遵循的重要轨迹,但对此进行的研究同样是非常欠缺的,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第四,关于中国共产党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现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与体制变革,标志着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实现了对原有经济运行理论、经济运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与创新,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社会主义运动与实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全部显示∨
第一章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第一节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依据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思想是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基础
二 世界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一 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第三节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改革问题的提出一 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形成
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主要历程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萌芽时期:对商品经济的探索与争鸣一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探索
二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交换的探索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时期一 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
二 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完善发展阶段一 确定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阶段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第三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第一节 农村土地制度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二 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第二节 农村财税体制改革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 农村财政体制改革
二 农村税费改革
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节 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展望一 继续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四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五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四章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二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创新问题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确立及外部共同治理结构
二 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第五章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一 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二 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三 私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第二节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一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 非公有制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财税体制改革问题第一节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一 1980—1993年的财税改革
二 1994年开始的财税体制全面改革
三 1998年后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第二节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展望一 实现公共财政体系从建设财政到服务财政转变
二 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和财力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系
三 要推动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管理
四 要建立规范、公开、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
五 切实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
六 继续推进深层次的税制改革
第七章 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第一节 中国金融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一 20世纪80年代中国金融体系的演变
二 20世纪90年代后的金融体制改革
第二节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展望一 实现金融主体多元化,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二 完善金融市场结构
三 改革金融调控机制
四 改革金融监管体制
第八章 对外开放与外贸体制改革问题第一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一 传统体制下的对外经济关系
二 对外开放基本方针的提出和完善
三 对外开放的历程和成就
第二节 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到制度性开放的转变一 政策性开放:对外开放的起点
二 制度性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选择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与政策的调整一 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
二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第四节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思路与展望一 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对外开放中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 创造适应对外开放要求的体制环境
四 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五 广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第九章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第一节 政府转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一 政府对经济的行政控制逐步弱化
二 政府间关系调整
三 政府机构改革
第二节 政府转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一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二 建立市场支持性制度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深化改革的对策一 政府转型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 加快政府转型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第十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第一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与成就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其改革历程
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展望一 提升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完善国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二 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力
三 改革社会保障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稳定投入机制
四 规范对社会保障配套制度建设和管理,增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效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重要经验第一节 理论创新领先,坚持“四大原则”一 要紧密围绕两大历史课题
二 要善于汲取群众智慧
三 要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
四 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品质
第二节 坚持中国特色,积极运用市场经济的优势一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二 大胆创新所有制实现形式
第三节 做到“五个坚持”,锐意改革一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二 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三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四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处理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五 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思想
第四节 注意克服负面效应,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一 避免“公平与效率分离”,实现两者有机统一
二 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三 避免“软硬失调”,实现协调发展
第五节 借鉴其他国家经验一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二 现代市场经济只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 确保企业的自主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四 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五 保障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第十二章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时代价值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发展规律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目标
第二节 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一 扬弃西方市场经济理论
二 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三 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第三节 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二 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认识资本主义
三 传统马克思主义如何向现代马克思主义转变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