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今天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时代,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对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精神力量显得尤为重要!适逢这样文化昌明的盛世,作为有担当的高校学术研究者,我们理应以优秀文化的赓续者为己任,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深入。正是在这一文化筑梦的历史际遇时期,历经多年学术积累和孵化,《江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终于破壳而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历史并不太长的地方性高校一级学科,江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建设,在学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深知坚守学术命脉的重要性,因此,不为时世左右,注重学术积淀,扶持优秀人才,积极探索创新,始终是我们立足学科建设的初心和动力。正是由于坚守学术命脉,近年来本学科先后出版“文艺生态探索丛书”、“领域语言研究丛书”和“武汉作家论丛”,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学科建设就止步于此!我们深知,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传统如“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也必须在“创新”的熔炉中浴火重生!这不仅意味着学术研究需要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和新的发现,而且亟需我们在中西兼容、古今汇通、语言与文学并包的多元立体的格局中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在练好专业内功的同时,积极介入当下思想文化建设与社会改革潮流,发挥大学人文学科应有的“思想库”和“文化智囊”的作用;在条件趋于成熟的前提下,加大横向文化整合力度,创建跨学科、跨语际、跨文化的学科群;在尊重学术个体独立性、创造性和学术多样化的基础上,探寻融个人与团体于一炉新型学术运行机制,整体推出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正是秉持这样的学术理念,江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武汉市重点建设学科)和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联手推出《江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术文库》丛书。丛书第一辑共十本,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多个二级学科。十本专著的共同特点是材料较为扎实、具有一定的跨学科与开放性,所阐释的观点或尖锐、或公允,或有待商榷,但都力避平庸,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至于其学术价值,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须我们赘言。为了保证丛书选编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我们专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对丛书进行了遴选,大家坚守学术命脉的初心,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是值得特别提及的。丛书的出版得到江汉大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指导,得到人文学院领导班子的呵护与扶持,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这套丛书出版后能得到方家的指导、同仁的关注和读者的喜爱,并希望有更多更新的成果延续出版,以推出丛书的第二辑乃至更多辑。所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也。“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漫步于在诗和远方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愿我们不辜负伟大时代的召唤,乘着学术创新的东风,把江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彭松乔 吴艳2016年8月21日
全部显示∨
吴艳,女,1958年生于武汉,祖籍湖北红安。77级大学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2002.8-2011.3),江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汉大学延安文艺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延安文艺。出版专著两部,参编教材1部。主编《武汉作家论丛》共3辑,主编专著《现代视域中的延安文艺》。2008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部和省市科研项目共10项。发表论文57篇,其中CSSCI、中文核心或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共12篇。
全部显示∨
总序
序
上编 反思文学批评反思文学批评(之一)
反思文学批评(之二)
反思文学批评(之三)
反思文学批评(之四)
反思文学批评(之五)
反思文学批评(之六)
反思文学批评(之七)
反思文学批评(之八)
反思文学批评(之九)
反思文学批评(之十)
中编 综论当代作家百变“风景”一样痴情
在“革命”与“游戏”之间
闪耀在开/合“组织”里的生命灵光
先锋与殉道:追忆姜天民
在天边牧云的人
马竹:在飞跃的临界点上腾起
让小说变得“好看”
镜心互映在诗间
苏瓷瓷:沟通意愿犹如一盏心灯
宋小词:清亮而温润的歌
下编 细读文学文本方言书写的多重韵味
暴力循环下的选择
小说故事与经典
让土家历史的“差异性”鲜“活起来”
超越时空的“个人体验”
小说与戏仿
一个精神上打不垮的汉子?
落英缤纷
少年强则国强
转型期乡村的全景画卷
我与文学批评(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