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纸书售价: ¥113.0 纸书定价:¥113.0
-
责任编辑: 郭沂纹出版时间: 1992-08-01ISBN: 7-5004-1185-5字数: 1000千字浏览人数: 630次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总编辑序
第15卷序
第一章 1949—1976年的毛泽东思想
从人民民主到人民内部矛盾
统治方式
发展模式
人民、阶级与矛盾
毛对“中国式道路”的寻求
决定论与乌托邦梦想:“大跃进”理论
合成物或折衷主义:毛思想中的中国成分与马克思主义成分
中苏分裂的原因与后果
非斯大林化与“现代修正主义”
内部的敌人:毛泽东逐渐沉湎于阶级斗争
“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
专政、造反和灵魂改造
马克思与秦始皇:模棱两可的遗产
结论 对毛的思想遗产的探索
第一篇 “文化大革命”:混乱中的中国,1966—1969年
第二章 中国陷入危机
走向对抗
政治冲突的根源
铸造毛的权力基础
危机出现
十一中全会
权威的垮台
红卫兵的出现
党机构的反应
毛主义者的反应
省级权力的垮台
夺权
“一月风暴”
“三结合”的主要参加者
平衡的演变
政治体制的重建
毛的“战略部署”
八届十二中全会
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结论
起源
后果
第三章 中苏对抗: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战争与外交
“文化大革命”外交政策的起源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外交政策,1965—1967年
第一阶段,1965—1966年
第二阶段,1966—1967年
香港的骚乱
在东南亚的蔓延
外交部走向极端
中国外交政策的低谷,1967—1968年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
1969年3月边界事件的原因
缓和边界危机,1969年
1969—1975年的中苏边界谈判
第一阶段,1969—1970年
第二阶段,1970—1973年
第三阶段,1974—1975年
附录 中国和苏联的军事集结,1969—1975年
第二篇 “文化大革命”:为继承权而斗争,1969—1982年
第四章 毛的接班人问题和毛主义的终结
引言
中国政治的军事化
林彪的覆灭
党的重建
重建国家结构
外交政策上的分歧
“抛石头,掺沙子,挖墙脚”
“571”:林彪的未遂政变
“九·一三”事件
林彪覆灭的影响
“四人帮”的兴衰
接班人问题
周恩来的反“左”攻势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批林批孔”
邓小平的复出
邓小平主持工作的一年
周的逝世和邓的下台
“四人帮”的策略
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
毛的逝世
逮捕“四人帮”
空位期
华国锋的困境
华的“大跃进”
三中全会
民主墙
华国锋下台
邓小平的纲领
毛之后,谁接班?
毛之后,哪一派统治?
毛之后,怎么办?
第五章 对美开放
政治进程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往北京之路,1968—1972年
停滞与动乱,1973—1976年
通往正常化之路,1977—1979年
中国对越战争
中苏关系的迂回曲折
中国和南亚
树立独立自主的形象,1980—1982年
中美关系的意义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
第六章 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贯彻情况
引言
经济混乱,1966—1969年
工业发展战略,1966—1976年
工业战略的变化,1977—1980年
加速工业增长,1982—1987年
改革工业体制
农村发展战略
基本建设中的劳力动员
农村的小型工业
1979年以后农村政策的变化
收入分配
结论
第七章 教育
学校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
发动群众
批斗对象与运动参加者
夺权
巩固阶段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
毛主义者——红卫兵对教育的批判
毛的改造:使全国采用延安经验
否定教育革命
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就业与青年
“中国模式”在第三世界的前景
第八章 文艺创作与政治
“文化大革命”的发端:作家遭受思想攻击,文化机构陷入混乱
文学体系的变化
现代革命题材的京剧样板戏
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产生
第四篇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生活和文学
第九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农村
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1949—1955年
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
土改
互助
社会改造,1955—1963年
集体化
勤俭节约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1963—1976年
领导权之争
“文化大革命”
宗教和仪式
受围攻的农村
复旧,1977年以后
非集体化
婚姻和家庭
结论
第十章 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
早期年代,1949—1956年
中期年代,1957—1965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毛泽东以后的中国,1977年及1977年以后
结论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的建立,1949—1956年
文学创作的组织
诗歌
农民题材的小说
战争小说
工人题材的小说
新戏剧
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56—1965年
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革命浪漫主义:“大跃进”时期的诗歌
小说中的英雄和中间人物
60年代的诗歌
历史剧——一种表示抗议的工具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台湾的新作家,1966—1976年
革命样板戏
浩然的小说
台湾新小说
台湾新诗
毛以后的时代
“伤痕文学”、暴露文学和新浪漫小说
抗议的新诗人
新话剧
附言
第五篇 分离的省份
第十二章 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1949—1982年
巩固基业,1949—1959年
美国的干预
防务现代化
政治上的巩固
经济稳定
经济起飞,1960—1970年
国际地位
经济发展
政治稳定
社会变革
新的挑战,1971—1978年
外交上的挫折
经济上的压力
政治过渡
文化和学术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动倡议
美中关系正常化以后的台湾
北京一台北的相互影响
政治上的紧张和经济上的衰退
回顾与展望
后记 统一的重任
附录 会议与领导人
参考文献介绍
第一章 1949—1976年的毛泽东思想
第二章 中国陷入危机
第三章 中苏对抗: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战争与外交
第四章 毛的接班人问题和毛主义的终结
第五章 对美开放
第六章 中国的经济政策及其贯彻情况
第七章 教育
第八章 文艺创作与政治
第九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农村
第十章 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
第十二章 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1949—1982年
参考书目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