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乡民社会变迁:以竹塔村为中心的生态人类学研究

纸书售价: 47.2 纸书定价:¥59.0 电子书售价: 23.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从海洋的视角研究生态与文化
第二节 以村庄群落为基础进行考察
一 空间范围
二 时间范围
三 研究主体
第三节 有关文化生态的学术回顾
一 生态学与人类学生态问题研究的时代转变
二 人类学和民族学生态问题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环境决定论
(二)可能论
(三)文化生态学
(四)生态学的观点
(五)新进化论学派的观点
(六)文化唯物主义的观点
(七)民族生态学
三 生态人类学研究的发展
四 中国生态人类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五 有关海岸带开发的研究
(一)有关沙田的研究
(二)有关荡地的研究
第四节 逐层递进的探索
第二章 海岸带空间和田野点概况
第一节 海岸带自然空间
一 海岸带空间范围
二 海岸带的滩涂
三 云霄的海岸带
第二节 竹塔村概况
一 历史沿革
二 自然环境
三 人口概况
四 宗族
(一)吴姓
(二)王姓
(三)廖姓
(四)陈姓
第三章 海岸带资源类型和乡民生计
第一节 竹塔村的海岸带资源
一 山地
二 农田
三 滩涂
四 浅海
五 红树林
第二节 竹塔村主要生计
一 农业生产
(一)芦笋
(二)荷兰豆
(三)红薯
(四)多元化种植
二 滩涂养殖
(一)泥蚶
(二)缢蛏
(三)锯缘青蟹
(四)养殖藻类
三 浅海捕捞
第四章 海岸带资源开发历程
第一节 海岸带早期开发史
一 横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邻近区域的类似遗址
(二)考古学资料反映的情况
二 魏氏神道碑
(一)对石碑的认知
(二)云霄和陈元光的历史
三 廖龙盘楼遗迹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前的海岸带开发
一 官方主导的水利建设
二 地方家族主导的围垦活动
(一)围垦过程
(二)围垦技术
(三)权益分配
(四)围垦与宗族的社会地位
第三节 20世纪50年代后的海岸带开发
一 建设水利设施
二 海涂围垦工程
第四节 设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一 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二 防风护堤
三 降解污染物和净化水质
第五章 海岸带资源分配和地方权力
第一节 资源权属纷争
一 明清时期滩涂地权属纠纷
二 宗族间的竞争
第二节 竹塔村海岸带资源分配
一 山林分配
二 耕地分配
三 埭田分配
(一)村集体对个人的租赁办法
(二)个人承包之后的分配办法
第三节 地方权力获得的要素
一 村两委
二 村两委职责
三 村委选举“五个头”
四 自然保护区和乡民利益
(一)乡民对自然保护区的看法
(二)对自然保护区的反思
第六章 信仰和仪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庙宇和祠堂及其布局
一 各庙宇概况
(一)凤塔庙
(二)协天大帝宫
(三)关帝庙
(四)罗车爷庙
(五)伊濯轩
(六)观音庙
(七)土地公庙
(八)兄弟公庙
(九)小自然村的村庙
(十)其他庙堂和场所
二 神明与家族的关系
三 宗族祠堂概况
(一)光裕堂
(二)致爱堂
(三)燕诒堂
(四)永锡堂
(五)世彩堂
(六)楼霞祠堂
四 祠堂的社会功能
(一)凝聚宗族
(二)村庄公共生活空间
第二节 祭祀和祭品的地方特点
一 传统时间周期
二 2012年春节期间的庆典活动
(一)冬至
(二)重修凤塔庙
(三)春节
(四)正月初八春祭
(五)横山迎神祭祖
(六)王氏祠堂迎神祭祖
(七)村庄中其他家族迎神祭祖
三 年中其他祭祀活动
四 祭祀活动中的村戏
五 村戏的社会意义
(一)凝聚社会组织
(二)彰显宗族威望
(三)分享劳动成果
(四)传承民间信仰
(五)提供社会服务
六 祭品
第七章 结论
一 关于文化与环境决定论的再讨论
二 闽南的自然环境与地方宗族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