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研究(第1辑·2012)
纸书售价: ¥71.2 纸书定价:¥89.0 电子书售价: ¥35.6
-
作者: 李捷责任编辑: 赵丽出版时间: 2014-03-01ISBN: 978-7-5161-3992-9字数: 609千字浏览人数: 296次所属丛书: 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本书特稿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一 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条件和物质基础
二 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指南和理论准备
三 积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的奠基之作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一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坚持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需要
二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深入群众、认识生活,抓住事物本质的需要
三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世界观的需要
四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一步提高历史责任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新中国文艺建设——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学术座谈会综述
美术界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领会《讲话》精神
二 《讲话》奠定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
三 《讲话》仍然是今天艺术创作的真谛
四 写生是画家认识生活、表现现实的重要途径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研究
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
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过程研究——兼谈毛泽东的核心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一)从遵义会议的目的来看,着重解决的是军事方向问题,对此,毛泽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内更加相信毛泽东的领导是正确的
(二)从遵义会议的过程来看,毛泽东起到了主导作用
(三)从遵义会议的结果来看,毛泽东当选常委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虽然排名不在第(一)位,但却成为实际上的决策者
一 六届六中全会解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进一步明确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二 延安整风学习运动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
(一)主持编辑党的重要文献,为全党正确认识历史上的路线是非做准备
(二)主导统一思想的两次重要会议
(三)主持撰写《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阐述与宣传的历史考察及经验启示——以党的领导人和党的理论工作者的阐述与宣传为视角
一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阐述与宣传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毛泽东思想的系统阐述和广泛宣传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
(三)是统一全党思想、反对各种错误认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需要
(四)是反对国民党蒋介石反共宣传的需要
二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阐述与宣传的基本历程
(一)1938年10月—1942年年底:毛泽东思想的最初阐述与宣传
(二)1943—1944年:毛泽东思想的多方面阐述与宣传
(三)1945年:毛泽东思想的系统阐述与宣传及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三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阐述与宣传的经验启示
(一)阐述与宣传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二)党的理论工作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三)党的纪念活动和重要会议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大众化的重要平台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与党内报告制度的建立
一 建立党内报告制度的原因
(一)党内军内长期存在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严重影响党的工作,是毛泽东建立党内报告制度的根本原因
(二)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密切联系,是毛泽东建立党内报告制度的现实原因
二 建立党内报告制度的过程
三 建立党内报告制度的具体规定
(一)对报告的撰写人的规定
(二)对党内报告的内容的规定
(三)对报告的形式的规定
(四)对落实报告制度的规定
四 党内报告制度的历史作用
(一)改变了党和军队中存在的无纪律无政府的状况,促进了军队由游击战向正规战顺利转变随着解放战争规模不断扩展,战争局势不断发展
(二)维护了党的权威与集中领导,加强了党的制度建设
(三)提高了干部贯彻党的政策的自觉性,转变了干部作风
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研究
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代表性著作——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导读
一 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
(一)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在事物的运动中反复出现的东西
(二)把个别社会的特殊规律研究清楚了,整个社会的普遍规律就容易认识了
(三)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而不能只从规律出发进行演绎
二 用对立统一法则研究问题,就有了一贯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
(二)保守和进步,稳定和变革,都是对立的统一保守和进步,稳定和变革,是历史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两对范畴
(三)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部分质变达到质变,由此呈现出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三 人类社会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只有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
(一)革命与社会的发展
(二)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
(三)先制造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
四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矛盾运动,也要分阶段
(一)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
(二)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
(三)社会主义社会里面的经济范畴,都是历史范畴
(四)社会主义社会也要进步和变革
五 研究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要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
(一)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
(二)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同时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若干思想
一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 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四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 正确处理文化问题上的古今中外的关系
六 建设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宏大队伍
七 加强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
八 结语
毛泽东发展科学技术的若干思想论析
一 一定要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
(一)深刻总结近代中国的历史经验,必须打好科学技术这(一)仗,是中华民族经历刻骨铭心的痛苦而得出的历史结论
(二)自然科学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科学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伟大革命力量
二 发展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思想
(一)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用科学和技术革命促进工业和农业现代化
(三)要发展尖端科学技术,促进国防现代化
(四)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我国科学水平
(五)我们必须打破常规,通过赶超战略,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
(六)要改变我国科学落后的状况,决定(一)切的是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队伍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丰富发展要略——《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编辑手记
一 科学认识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
(一)垄断资本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根源
(二)战争与和平互相排斥、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三)世界存在和平过渡与战争过渡两种可能性
(四)坚决反对战争但绝不害怕战争
(五)尽(一)切力量防止和推迟战争争取持久和平
(六)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共同制止战争
二 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统一
(一)把确保祖国领土主权不受侵犯作为不可动摇的原则
(二)不能听任美国侵入中朝边界而置之不理
(三)对西藏问题任何外国无置喙的余地
(四)整台湾是整家法
(五)在主权问题上讲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
三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一)把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建立强大的国防作为两件大事
(二)经济建设的发展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要加强国防(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三)国防建设的加强和巩固是经济建设发展的可靠保障,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建设
(四)必须学会在军事工业中生产民用产品和在民用工业中生产军事产品两套本事
四 努力实现国防现代化
(一)没有现代的装备,要战胜帝国主义的军队是不可能的
(二)把建设现代化国防作为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
(三)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国防科技工业
(四)建设现代化国防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五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一)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诸军兵种合成的国防军
(二)把现代化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三)适应现代化要求加强正规化建设
(四)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
六 立足于应付最严重的情况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
(一)战争准备要考虑到两种可能
(二)从最坏的基点上来考虑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
(三)要在物质和精神上准备打仗
(四)防止敌人的战略突袭
七 用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
(一)战争胜负首先由人心的向背来做决定
(二)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三)帝国主义如果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将实现全民皆兵
八 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一)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
(二)诱敌深入,有顶有放
(三)重点设防、重点守备
(四)要考虑积极防御,也要考虑打垮敌人后的战略追击问题
(五)我们是用原子弹作为防御的武器
九 实行“灵机应变,主动在我”的作战指导
(一)灵机应变,主动在我
(二)战略战术无非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三)打仗不是工事问题,而是战斗力问题,集中兵力消灭有生力量的问题
(四)用“零敲牛皮糖”的办法多打小规模的歼灭仗
(五)实行战术性反击作战制敌死命
(六)充分准备确有把握而后动作,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七)捕捉战机最关紧要
毛泽东的政体观念
一 政权:政体的目的
二 国体:政体的依据
三 职责:政体的功用
四 德性:政体的优良
毛泽东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一 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构想
(一)关于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构想
(二)关于新中国经济制度的构想
二 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确立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三 毛泽东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一)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二)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思想
(三)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四)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反右派运动
一 对《毛泽东传(1949—1976)》关于毛泽东发动反右派运动原因的观点提出商榷
二 用阶级斗争观点审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我国诸多社会问题是毛泽东发动反右派运动的根本原因
(一)运用阶级斗争观点审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我国阶级关系
(二)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少数人闹事的原因
(三)用阶级斗争观点看待民主党派和分析知识分子队伍状况
(四)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国内思想动向
“大跃进”时期毛泽东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的努力
一 郑州会议与纠“左”开始
二 《党内通信》与纠“左”深入
三 广东《指示》与再度纠“左”
四 经济调整与继续纠“左”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性贡献——以四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中心的考察
一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二次相结合
二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国应具有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形式和方法
三 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继续保持“两个务必”的作风和大力提高经济工作的本领
四 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探索:统筹兼顾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五 小结毛泽东的开拓性贡献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
从大历史看毛泽东的思想遗产
一 “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的四个阶段
二 毛泽东毕生最杰出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 运去英雄不自由——造就新社会的中坚阶层和中坚力量
四 “弱国可以打败强国”——倒转五百年来世界地缘政治结构
五 否定了毛泽东必将杀戮中国的未来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件大事
一
二
(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三
(一)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
(二)阐明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理论原则
(三)制定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方针
(四)论述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思想
四
(一)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二)中国经济从总体上得到了相当快的发展
(三)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五
毛泽东与“第二次结合”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 “第二次结合”的主题
二 “第二次结合”的时间起点
三 “第二次结合”与“第二次革命”
四 毛泽东思想与“第二次结合”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六个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衡量标准”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利益导向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转换
五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
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导路径
十月革命与毛泽东革命话语的建构
一 借助十月革命诠释中国革命的条件与性质
(一)(十)月革命引发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潮流
(二)(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送 来了理论指南
(三)(十)月革命引起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二 结合十月革命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
(一)中国革命需要广泛发动民众
(二)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夺取政权
(三)中国革命需要政党领导
三 透过十月革命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一)建立苏维埃政权
(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和推进国家经济建设
(三)新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四 借助十月革命建构革命话语的原因
(一)(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二)借助(十)月革命建构中国革命话语有助于协调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的关系
(三)毛泽东早年对(十)月革命的倾情和研究,为借助(十)月革命建构中国革命话语奠定了重要基础
论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
一 毛泽东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
二 毛泽东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目的
三 毛泽东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标准
四 毛泽东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方法
五 毛泽东阶级分析方法背后的哲学思想方法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的贡献
一 马克思语境中的社会跨越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跨越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二)恩格斯:跨越发展有条件地“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
(三)列宁:苏维埃组织“不仅可以应用于无产阶级的关系,而且可以应用于农民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关系”
三 毛泽东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一)在跨越发展的起点上,开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弯道超越的先河
(二)在跨越发展的前提下,开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丰富宝藏
(三)在跨越发展的方式上,开创了和平跨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壮举
(四)在跨越发展的目标上,开启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精髓
一
二
三
四
毛泽东的思维艺术探析
一 把握全局、全局与局部有机统一的思维艺术
二 重视过程、过程与阶段有机统一的思维艺术
三 预见的思维艺术
四 毛泽东的思维艺术与其成功的主观因素
毛泽东诗词对于推动中共伟业所曾经起到并将继续起到的推动作用的历史考察
一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毛泽东继承了古今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二 诗词是毛泽东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重要载体和外在反映
三 诗词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完成历史使命的全方位的真实记录和不容忽视的推动力
四 毛泽东诗词必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进一步繁荣昌盛过程中继续起到巨大的激励、鼓舞和推动作用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研究
正确理解“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历史内涵
毛泽东高举反帝、反霸旗帜的国际战略思想
一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
二 从“一边倒”到反帝反霸国际战略的转变
三 反帝、反霸国际战略的践行及其成效
(一)坚决顶住压力,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反对美帝国主义妄图控制世界的扩张主义政策
(二)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反对苏联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反对“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错误路线
(三)反帝、反霸的国际战略取得积极的成效
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政治考量与时代价值
一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思想来源和形成过程
(一)“(一)个中间地带”理论
(二)“两个中间地带”理论
(三)“(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提出
二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逻辑体系
(一)逻辑原点: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
(二)哲学基石:矛盾对立统一论
(三)国际战略:反对霸权主义理论与策略
1.外交战略基石
2.博弈目标
3.安全方略
三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一)国际伦理与正义原则
(二)话语权与国际形象
(三)安全机制与战略伙伴关系
(四)相互依存与文化超越
四 余论
毛泽东“一条线”构想的形成及战略意图
一 调整对外战略的宏观思考与中美关系解冻
二 中国外交新格局与“一条线”战略构想
三 表面强硬,实质“务实”构成了当时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
毛泽东生平史实研究
我所了解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档案和手稿情况——兼驳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
一 受命为编辑《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提供文稿档案
二 参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部分文稿的校对、鉴别、核实和考订等工作
三 关于《毛泽东选集》的几份档案文献
毛泽东与内参——基于《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的搜索
一
二
(一)善于归纳,善于概括,善于举(一)反(三),善于抓出普遍意义的东西
(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抓住问题,善于应对问题
(三)风起青萍,纵横捭阖,山河壮色,历史起伏
(四)既有大动作,也有小举止,既眺望风云变化,也关心民间(百)姓,扫视(一)切,洞察入微
三
毛泽东担任过哪些军事职务?
毛泽东研究前沿和综述
30年来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以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18次年会为考察对象
一 30年来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回顾
二 新世纪新阶段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展望
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中的毛泽东思想研究
二 关于毛泽东思想具体内容的研究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研究2007年是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50周年,《正处》研究成为学界(一)个热点,发表了诸多有价值的文章
(二)关于新民主主义论的研究
(三)毛泽东政治思想研究
三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
四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一)研究仍可往更细致、深入的方向推进
(二)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推进毛泽东思想研究,是将来研究的必然趋势
(三)注重对文本及思想理论本身的研究
京城同道论骚雅 毛公诗词悬日月——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漫记
一 笔涌江山气 文骄天地神
二 欢呼孙大圣 何惧妖雾来
三 险语破鬼胆 新诗胜旧诗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32912号-1 地址:北京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