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意识建构原理与坐标

纸书售价: 60.0 纸书定价:¥75.0 电子书售价: 3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题白
第一章 心脑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心灵与大脑的复杂关系
一 意识活动的心理对应体与神经生理对应体的微妙联系
二 脑与精神的关系
三 心身世界的“新天地”
第二节 有关意识问题的多学科研究
一 意识世界的心脑信息观
(一)意识世界的生物学信息
(二)意识活动的心理学语言
二 人类与动物的意识观
三 心脑活动的共轭信息
(一)三位一体的信息集模型
(二)“功能余数原理”
四 有关意识生成机理的主要理论
(一)意识理论概述
(二)基本评价
(三)事据启示
第三节 意识功能的建构范式
一 意识功能的神经生物信息学建构范式
(一)意识活动的神经模式:PLRB柱环系统
(二)情感意识体验与PLRB系统
二 意识功能的文化信息学建构
(一)内向认知意识与大脑默认系统的本体信息加工机制
(二)主体意识对人格文化的建构方式
三 意识功能的系统进化论建构范式
(一)心脑功能的分离与意识进化的内在动力
(二)心脑功能的重合与意识-存在世界的耦合趋势
第四节 情感、认知与意识活动的关联性
一 情感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 认知想象——情知意的统摄方式和意识体验的操作内容
三 创造性意识的认知操作机制
(一)培育创造性意识所需的心理表征体及认知操作范式
(二)培育创造性意识的思想路径
第五节 意识活动的多元内容与真理品格
一 意识活动的全息内容
(一)价值体验
(二)认知操作
(三)自我意识与理念整饬
二 意识活动的真理品格
(一)中国古代人的思维意识及认知世界的观念
(二)现代人的思维意识及认知世界的观念
(三)特征认识-规则转化-规律化用
(四)认知与完善主客体世界
(五)意识三级跳:实体世界-符号世界-真理世界
第二章 意识进化的神经机制
第一节 意识发生的大脑基础与行为阶梯
一 人脑的生物学进化与意识发生动力
(一)大脑物质层面的进化
(二)大脑在能量层面的进化
(三)大脑在信息层面的进化
(四)大脑在神经结构层面的进化
二 人类心智与意识进化的顶级动力
(一)智商与意识能力持续提升的多种因素及其综合作用
(二)心智进化的高阶动力与微观机制
第二节 意识发生的神经始基与心理契机
一 人脑的生长迸发期标志
二 人脑发育的机能敏感期标志及意识发生的心理契机
(一)人脑发育的机能敏感期
(二)意识发生的心理契机
第三节 意识成熟的神经特征
一 神经元髓鞘化的基本规律
二 大脑髓鞘化的心理发展意义
三 大脑发育程序与前额叶的高阶信息调节
第四节 意识进化的多层级皮质基础
一 古皮质、旧皮质演化与前意识发生
二 新皮质进化与意识能力廓出
三 交互式连接与意识信息涌现
(一)交互式连接的时空特点
(二)交互式连接的认知意义
四 感觉皮层、联合皮层和前额叶新皮层的再分化
第五节 镜像神经元与40赫兹高频同步振荡脑波
一 镜像神经元与移情模仿和社会意识发生
二 高频同步振荡脑波的神经信息映射逻辑
(一)非线性神经动力学的慢役使规则
(二)离散映射
(三)分布式定域
(四)具身思维、神经逻辑与意识映射——40赫兹高频同步振荡波与意识活动的关系
第三章 意识形态进化论
第一节 意识形态发生论
一 表象化的意识情思形态
(一)移情之思
(二)溯情之思
(三)对象化的情愫之思
(四)人性体验:道德感-良知-善意(生成)
二 符号化的智思形态
(一)命运意象与自我理想的艺术表征体
(二)指向客观世界结构、功能、运动规则和时空关系的逻辑意识
三 意象化的理性体验形态
(一)意象体验的价值内容
(二)意象建构所牵导的意识升华及理性创新效应
第二节 形而下的(体象-物象)意识对象及其内化形式
一 形而下的意识方式
二 形而下信息的内化方式
三 感性思维与直觉意识
第三节 形而中的(表象-概象)意识对象及其内化形式
一 形而中认知的意识对象及心脑基础
二 形而中认知的意识表征形式
三 虚拟体验与符号意识
(一)虚拟体验的价值功能
(二)符号意识的内容创构与形式表征
第四节 形而上认知的意识形态:间体世界与镜像时空
一 “间体世界”的形成原理
(一)“间体世界”的生成机制
(二)“间体世界”的意义衍生功能
二 “镜像时空”的价值映射机制
(一)镜像映射的认知效应
(二)镜像时空的映射机制
第五节 从自我意识到世界意识:主客体认知范式的转换机制
一 自我意识与世界意识的共轭性内容
二 形而上思维的意识对象
三 形而上信息的内化形式
四 自我参照系——精神生活与行为实践的意象坐标
第四章 人格意识建构论
第一节 道德人格的认知奠基功能
一 “诚”——人格意识对主体认知行为的统摄方式
(一)“诚”——作为世界本原的儒家人格及道德意识的标志
(二)真诚人格的认知催化效能
(三)人格意识对成全自我与万物的决定性作用
二 真诚人格意识的大脑心理活动基础
(一)促进以仁为核心、以美为动力的情感经验塑造与感性心理建构过程
(二)推动以主客体规则为内容、以主体的逻辑思维为框架的知性心理建构过程
(三)强化以勇为特征、以善为目标的理念意识塑造与人格行为完善过程
第二节 本体知识与自我意识建构
一 本体知识的内涵、构成及价值分析
(一)本体知识的内涵与构成
(二)具身认知的心脑原理与教育价值
(三)人格意识及其观念运动的具身化和符号化路径
二 从本体知识、人格智慧到世界智慧:认知转换与意识映射
(一)智仁勇精神: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格文化的枢纽
(二)人格智慧的建构机制与映射原理
三 超时空的理念建构与人格意识升华
第三节 人格意识塑造的内外动因
一 人格意识演化的心脑机制
(一)当代人类的道德情感之危机境况
(二)道德情感教育及人格审美塑造的心身价值
(三)人格意识塑造的神经机制
(四)自我世界模型及其解释系统的神经机制
二 人格意识体验的价值动力
(一)对好奇心、求知欲的文化透视
(二)用趣味催化灵感妙思
(三)人格意识体验的价值映射体
三 内在审美与自我实现
(一)超时空的审美理念统摄方式
(二)内在审美的情知意变化气象
第四节 自我意识发生与背外侧正中前额叶(DMPFC)
一 本体意象廓出
(一)本体建构内容
(二)本体建构机制
二 自我观念形成
(一)自我意识的价值内涵
(二)个性意识的建构原理
(三)发现自我价值的认知契机
第五节 自我情感意识建构与左侧前额叶(LMPFC)
一 自我情感意识的基本结构
(一)自我道德情感意识
(二)自我审美情感意识
(三)自我对科学的情感意识
二 自我情感意识的大脑定位
(一)左侧前额叶(LMPFC)
(二)腹侧正中前额叶(VMPFC)和眶额皮层(OTPFC)
(三)左右侧大脑半球
三 临床神经心理学的样本分析
第五章 意识表征及其缺失机制论
第一节 意识表征的基本内容
一 意识表征的含义与特点
(一)意识表征的含义
(二)意识表征的特点
二 意识表征的功能
第二节 意识对主客观世界的表征方式
一 知性意识对主客观世界的表征方式
二 理性意识对主客观世界的表征方式
(一)意识性体验
(二)猜想性与对策性理念(真理虚拟情景与前瞻性战略意象)
(三)理论学说(意象图式)
(四)人格信念(本体意象性模型)
(五)全息意识(关于主客体发展规律的意象化模型及其解释——预测系统)
三 理性知识的生成机制
(一)当今主客倒置的价值观与认知系统
(二)理性知识的生成与表征
四 主体性人格的知识表征方式
(一)主体性知识的人格内容及意识构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主体性知识表征人格意识的心理机制
(四)研究主体性人格的知识论新维度及意识论新视域
五 自我与社会契通的具身化意识体验路径
(一)研究自我与社会契通的具身机制的认知价值
(二)研究意识具身问题的薄弱环节及发展趋势
(三)探讨意识具身问题的思想路径
(四)笔者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意识活动的神经信息标记体
一 感性意识的神经信息标记
二 知性意识的大脑信息表征体——事件相关电位P300、N400的变化
三 理性意识的大脑神经信息标记体
(一)前瞻性意识的脑电标记
(二)审美创造意识-美感灵感-高峰体验的特殊脑电标记
(三)情感认知与社会意识的神经结构标记体
(四)行为意识及工作记忆的神经标记体
(五)镜像认知的科学证据
四 意识进化的神经标记体
(一)心脑系统的差相成熟
(二)心脑系统的异速进化特征
(三)裂脑人的意识与行为特点
第四节 植物人的意识状态及唤醒研究
一 植物人的定义及其与一般昏迷症状的区别
二 植物人与长期昏迷病人的苏醒机制
第五节 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神经机制
一 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态及临床特点
(一)意识障碍的基本特点
(二)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类型
(三)慢性意识障碍鉴别
(四)对脑损伤患者之意识状况的评价指标
二 脑损伤患者的典型认知缺陷及术后恢复状况
(一)脑损伤患者的典型认知缺陷及其高阶神经定位
(二)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状况
(三)认知神经科学的机理分析
三 意识障碍的神经心理学发生机制
第六章 意识转型的心脑范式及价值体用
第一节 主体性知识系统
一 本体知识的价值品格
二 当代教育的根本危机与致命缺陷
(一)当代人类危机的精神根源及教育动因
(二)教育的认知盲区与操作误区
(三)当代教育的致命缺陷
第二节 智慧转型的认知参照系及思想培育路径
一 智慧转型的审美之维
二 天人一性、物我一体——智慧转型的主客观动因
三 科技知识如何转化为人本智慧
(一)天之理转化为人之道的精神原则
(二)将科技知识转化为人本智慧的基本原理
四 如何认知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潜能
(一)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本症结
(二)重建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
(三)借助镜像世界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价值
第三节 元认知意识与人的本体发展
一 元认知系统观
(一)元认知的基本内容
(二)元认知的体用方式
(三)元认知的信息中介
(四)元认知系统的自我认知管理与情感管理功能的神经基础
二 自传体记忆的意识内容
三 本体工作记忆、行为意识及其认知基础
(一)工作记忆在主体认知与意识活动中的独特作用
(二)自我对世界的内在表征方式
(三)本体意识体验:具身认知与自我审美
第四节 意识转型范式与自我实现之道
一 意识转型的基本内容
二 意识转型的心脑路径
三 对意识功能及其神经网络的全新定位
(一)对意识功能的全新界定
(二)划分神经网络的高阶维度
(三)元知识与认知坐标
四 自我实现之道——对象化呈现的意象映射方式
(一)自我实现的心智方式
(二)审美与科学创造的大脑结构范式
(三)自我实现所依托的身体智慧与行为意识
(四)理念预演与内在完善
(五)自我实现的思想智慧——主体-客体-间体世界的互动映射意识
(六)自我实现的身体之道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