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

纸书售价: 56.0 纸书定价:¥70.0 电子书售价: 2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一)生态文明研究现状
(二)发展伦理研究现状
(三)泛北部湾问题研究现状
(四)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观点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基本观点
四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五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
(一)研究重点、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生态文明共享
一 泛北部湾区域推进战略的发展伦理证明
(一)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
(二)发展伦理与泛北部湾区域利益博弈
1.利益博弈:泛北部湾区域发展的利益驱动
2.发展伦理给予利益博弈以价值指导
(三)发展伦理与泛北部湾区域协调发展
1.发展伦理:统筹区域发展的强力润滑剂
2.发展伦理观照下的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二 发展伦理视域中的区域生态文明共享
(一)发展伦理与生态文明
(二)区域生态文明与区域生态文明共享
1.“增长极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把区域生态文明问题提上区域发展日程
2.我国“增长战略”实施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成为区域发展同一问题的两面
(三)发展伦理对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促进机理
1.发展伦理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目标导向
2.发展伦理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过程提供价值评判
3.发展伦理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共享提供基本价值原则
三 生态文明共享: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文明共享:泛北部湾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1.生态文明共享为泛北部湾区域发展确立可持续发展伦理意识,从价值观念上确保区域发展的正当性
2.生态文明共享旨在建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价值认同基础,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拓展合作空间
3.生态文明共享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决策管理提供伦理共契,从而有效协调区域利益矛盾
4.生态文明共享强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伦理制度约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战略意义
1.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
2.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3.创新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模式,推进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一 泛北部湾区域的生态状况
(一)泛北部湾区域总体生态状况
1.泛北部湾区域生态优势
2.泛北部湾区域面临的生态压力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状况
1.港口资源
2.旅游资源
3.海洋生物资源
4.矿产、能源资源
5.动植物资源
二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
1.国际机遇
2.国内机遇
3.域际机遇
(二)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
1.区域竞争的挑战
2.北部湾沿海大规模建设的挑战
3.北部湾海洋环境恶化的挑战
三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二元矛盾突出
(二)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巨大
(三)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协调难度大
(四)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区域整体规划
1.水资源开发单一,综合利用配置不合理
2.矿产资源开采无序,综合利用程度低
(五)生态污染恶化隐患众多
1.空气环境存在局部污染
2.矿产资源大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
3.河流污染风险加大
4.海域污染扩大
四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意识原因:区域生态主体意识有待提升
1.泛北部湾经济区决策层的环境意识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
2.区域民众生态意识具有一定滞后性
(二)管理制度原因: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机制尚未完善
1.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机制体制配套不全
2.生态环境管理机构不统一
(三)行为方式原因:多层面存在生态失范行为
1.政府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不足
2.企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之处
3.公众消费方式不合理
(四)产业布局原因:产业结构和布局有待合理化
1.区域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2.区域产业布局同质化趋势有待改变
(五)生态文化原因:区域生态文化建设滞后
1.从区域生态文明历史发展看,生态文化建设仍是全新课题
2.从区域生态文明现实状况看,生态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3.从区域生态文明思想认识看,民众生态文化意识有待提升
4.从区域生态文明实践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才能解决
5.从区域生态文明民族地域性看,民族生态文化的现代转化有待深化
6.从区域生态文明的国家域际复杂性看,生态文化建设的合作共识有待拓展
第四章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SWOT分析
一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SWOT因素分析
(一)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优势
1.泛北部湾区域各方生态资源丰富
2.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并发力
3.泛北部湾区域经贸合作加强为生态合作提供平台
4.生态旅游合作凸显生态利益共享
5.次区域合作稳步推进
6.R&D投入逐年提高
7.各方领导人重视环境问题
8.各方积累了一定的环保合作经验
(二)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劣势
1.GDP情结影响泛北部湾区域各方
2.各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3.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4.生态利益矛盾影响合作
5.合作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6.生态资源争夺激烈
7.人口对环境压力巨大
8.落后R&D能力
9.生态投入比重低
(三)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机会
1.泛北部湾区域环保合作具有共同紧迫性
2.环保合作是泛北部湾区域利益结合点
3.拓展生态合作领域
4.深化合作机制建设
5.加强生态实践合作
6.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注入新活力
(四)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威胁
1.受外部经济、政治、军事介入因素的影响
2.利益冲突诱发不稳因素
3.领海、领土历史争端
4.民族、政体、文化、宗教差异和冲突
5.一些国家内部政治矛盾激化影响对外合作
6.落后产能影响区域生态优化
二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SWOT组合分析
(一)杠杆效应:优势—机会(SO)组合
(二)抑制性:劣势—机会(WO)组合
(三)脆弱性:优势—威胁(ST)组合
(四)问题性:劣势—威胁(WT)组合
三 基于SWOT分析的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战略定位与战略选择
(一)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战略定位
(二)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战略选择
第五章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存在的问题
一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一)区域生态资源开发的“公地悲剧”及其防范
1.泛北部湾区域生态资源开发的“公地悲剧”
2.泛北部湾区域生态资源开发避免“公地悲剧”的防范对策
(二)区域生态资源开发的“反公共地悲剧”及其防范
1.泛北部湾经济区生态资源开发应避免“反公地悲剧”
2.区域生态资源开发“反公地悲剧”的防范对策
二 生态安全: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保障问题
(一)泛北部湾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
1.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问题
2.海洋生态安全问题
3.能源安全问题
4.湿地生态安全问题
5.森林生态系统安全问题
6.城市发展生态安全问题
(二)维护泛北部湾区域生态安全刻不容缓
1.保障国家安全
2.维护区域稳定协调发展
3.推进区域生态文明
(三)泛北部湾生态安全的主要对策
1.制定《泛北部湾生态安全公约》以完善政府或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性生态安全保护制度
2.建立泛北部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
3.积极开展泛北部湾区域生态安全国际合作
4.建立市场化生态安全保护体系,优化生态治理利益调节机制
5.制定泛北部湾能源资源安全风险防范对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
6.提升民众生态安全意识,激发维护生态安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7.制定泛北部湾区域生态环境评估和考核体系
(四)实现生态安全,保障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
1.生态安全是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实质内容
2.生态安全为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3.生态安全为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提供持续动力
三 生态正义: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公平问题
(一)生态正义与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
(二)生态不正义: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存在的公平问题
1.弱化代内平等
2.忽视代际公平
(三)维护正义: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公平实现
1.营建生态正义的文化价值共识,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伦理共契
2.用法律维护正义:加快制定完善泛北部湾区域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保障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实现
3.抵御生态不正义:创造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外部优良环境
4.加强国家政府合作:广泛深入开展国际生态合作以共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5.各国各地区要重视弱势群体的生态利益诉求以实现代内基本平等
四 域际和谐: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合作问题
(一)域际和谐: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战略基础
1.何为域际和谐
2.域际和谐是泛北部湾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基础
(二)域际和谐与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互动机理
1.域际和谐促合作,构筑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合作基础
2.共享生态文明促发展,提升泛北部湾区域域际和谐层次水平
(三)实现域际和谐以促进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合作对策
1.明确合作实质:解决当前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面临的问题
2.合作主体:加强泛北部湾区域各国政府间的互信互助
3.合作主题:加强中国与泛北部湾各方的生态利益协调
4.合作机制:完善泛北部湾区域生态合作的机制建设
5.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形式,推动泛北部湾生态合作向纵深发展
6.合作内容:拓展生态合作领域实现生态优化发展和利益共享
五 Eco2城市建设: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城市发展问题
(一)生态经济学视角下泛北部湾城市发展面临新形势
(二)泛北部湾Eco2城市建设面临的利弊因素分析
1.发展背景
2.泛北部湾Eco2城市建设的有利因素
3.泛北部湾Eco2城市建设的不利因素
(三)推动泛北部湾Eco2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战略任务:生态工业、农业、旅游、消费、文化统筹发展
3.实施策略:科学规划、着眼长远、创新机制、科技引领等齐头并进
第六章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内容
一 前提性共享
(一)生态文化共享
1.生态文化共享的“深层问题”
2.生态文化共享的基本要求
(二)生态资源共享
1.泛北部湾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禀赋
2.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禀赋对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生态信息共享
1.生态信息交流
2.生态信息知情
3.生态信息公平
4.生态信息服务
二 过程性共享
(一)生态责任共享
1.国家生态责任共享
2.政府生态责任共享
3.企业生态责任
4.公民生态责任
(二)生态机会共享
1.世界发展机会
2.区域发展机会
(三)生态风险共享
1.泛北部湾区域生态风险共享的利益主体博弈
2.泛北部湾区域生态风险的特点
三 结果性共享
(一)生态权利共享:表达与参与
1.生态知情权利
2.生态表达权
3.生态参与权
4.生态监督权
(二)生态利益共享:“正和博弈”之实现
1.生态利益的“正和博弈”
2.泛北部湾区域生态利益“正和博弈”之实现
(三)生态成果共享:效益与效应兼得
1.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入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喜人效益
3.制定和完善环保制度
4.民间环境组织力量不断壮大,公民生态保护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
5.生态文化交流和建设成果喜人
第七章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伦理原则及其实现
一 人本原则
(一)人本原则的发展伦理意蕴
1.人本原则体现了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
2.人本原则体现了发展的科学性
(二)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中人本原则的实现
1.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为了民众”
2.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依靠民众”
二 包容性原则
(一)包容性原则的发展伦理意蕴
1.包容性原则是一种发展新理念
2.包容性原则是一种新发展伦理原则
(二)包容性增长: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中包容性原则的实现
1.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2.加强区域生态经济合作
3.加强区域生态政策引导
4.加强区域生态文化建设
三 公平合理原则
(一)公平合理原则的发展伦理意蕴
1.维护生态利益公平
2.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二)“共时性”与“历时性”: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中公平合理原则的双维度实现
1.关注代内平等:共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优化的“共时性”发展及其成果
2.关注代际公平: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机会,在“历时性”发展中实现生态文明的承上启下
四 适度原则
(一)适度原则的发展伦理意蕴
1.资源开发利用适度
2.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适度
(二)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中适度原则的实现
1.经济规模发展适度
2.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利用适度
五 互利共赢原则
(一)互利共赢原则的发展伦理意蕴
1.利益相关者互利共赢
2.区域系统要素的和谐发展
3.区域利益相关矛盾关系协调有序
(二)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中互利共赢原则的实现
1.优势互补:实现生态利益共同繁荣
2.加强合作:拓展生态互利共赢的范围和层次
3.制度安排:互利共赢实现的长期保障
六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发展伦理意蕴
(二)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中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现
1.提高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2.创新区域生态技术开发能力
3.增强区域整体发展度、协调度和可持续度
第八章 实现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模式
一 局部—全局共享模式
(一)地域范围:局部与全局共享
1.局部与全局共享的三个层次
2.局部与全局共享需要处理的三个关系
(二)局部—全局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形成全局性思想意识
2.综合性的生态政策和法规亟待完善
3.市场调节作用力不足
4.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升
(三)共建:局部—全局共享模式的建立
1.目标约束
2.整体规划
3.组织协调
4.项目驱动
二 发达—后发共享模式
(一)发展状态:发达—后发共享
(二)发达—后发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发展模式阻力大
2.生态技术落后
3.区域生态利益关系综合协调难度大
4.制度约束阻力大
(三)共用:发达—后发共享模式的建立
1.化解后发劣势与激发后发优势
2.提高后发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技术创新能力
3.协调区域整体政策与区域内部政策
4.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三 代内—代际共享模式
(一)利益主体:代内—代际共享
1.代内平等
2.代际公平
(二)代内—代际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尚未形成自然资源参与分配的机制
2.资源补偿机制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
3.经济增长新模式有待进一步形成
4.区域生态建设缺乏协调机制
(三)共生:代内—代际共享模式的建立
四 国内—国际共享模式
(一)国际空间:国内—国际共享
1.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内与国际生态文明共享的基础要求
2.区域各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和谐共处与公平合作:实现国内与国际生态文明共享的主题
(二)国内—国际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泛北部湾区域各国“生态利益共同体”理念与实践尚未实现
2.泛北部湾区域各国承担生态责任的公平体系尚未建立
3.泛北部湾区域内复杂的国际形势使国内—国际共享困难加大
4.发达国家对生态资源掠夺影响泛北部湾区域国内—国际共享实现
(三)共赢:国内—国际模式之建立
1.生态文明国际共识
2.生态文明共享实践
第九章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实现机制
一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机制及机制作用机理
(一)系统的机制及实现途径
1.系统机制
2.系统机制实现途径
(二)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机制的作用机理
二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机制的实现论证
(一)体制变革:基于网络治理理论,构建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四位一体”共享主体模式
(二)制度体系:建设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机制的制度保障
1.完善政策法律体系
2.协调—约束制度
3.市场—激励制度
4.技术决定制度
5.人才任用制度
6.文化教育制度
7.共享安全制度
三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机制的具体实现
(一)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机制类型及其作用
1.目标约束机制
2.决策实施机制
3.组织协调机制
4.行为监督机制
5.信息交互机制
6.合作平台机制
7.利益矛盾协调机制
8.市场运行机制
9.应急处理机制
10.生态补偿机制
(二)建构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机制的长效性
第十章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的战略实施
一 生态文明共享战略目标
(一)生态文明共享战略总体目标
1.生态文明共享战略总体目标的基本特征
2.生态文明共享战略总体目标主要内容
(二)区域生态合作目标
(三)产业生态经济发展目标
二 生态文明共享战略关系
(一)国家生态文明总体战略与泛北部湾区域生态发展战略关系
1.泛北部湾区域生态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国家生态文明总体战略与泛北部湾区域生态发展战略的调适
(二)国际区域生态合作中的国家间生态战略协调
1.政府是国家间生态战略协调的推动者和实施者
2.目标和任务确定是实现国家间生态战略协调的前提
3.建立良好的协调运作机制是实现国家间生态战略协调的重要保证
4.维护良好区域生态环境是国家间生态战略协调的主要内容
三 生态文明共享战略任务
(一)生态安全
1.“泛北部湾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生态文明共享”、“区域生态安全”三者互动机理
2.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面临的生态安全严峻形势及探寻应对策略的重要意义
3.泛北部湾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归因分析
4.促进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维护中国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应对策略
(二)生态发展规划
1.生态发展规划基本原则
2.生态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
3.生态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
(三)生态文化建设
1.实施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2.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四)生态协同发展
1.生态与政治协同发展
2.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3.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
4.生态与社会协同发展
(五)生态制度管理
(六)生态资源开发
1.前提:生态资源开发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2.原则:生态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七)生态信息交流
1.加强泛北部湾区域生态信息交流平台建设
2.泛北部湾区域生态信息交流战略意义
(八)生态修复科技创新
1.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
2.土地处理技术
3.海洋生态修复技术
4.人工生物恢复技术
5.湿地恢复技术创新
(九)生态问题处置合作
1.生态问题处置合作机构的建立
2.生态问题处置合作的责任原则
结语
一 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根本理念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二)正确把握生态文明
1.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具有内在统一性
2.国际合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二 实现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 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与实现区域各国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附录 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