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资本论》要义

纸书售价: 69.00 纸书定价:¥69.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第一章 读懂马克思: 方法 (1)
一 历史的和不断变化的现实 (1)
二 人类知识的生产 (2)
三 知识结构 (3)
四 规定的层次性 (3)
五 出发点的重要性 (4)
六 高层级规定对基本规定的修正 (5)
七 自我规定和同义反复 (6)
八 通过不同层次的规定解释 (7)
九 解释、 规定和注定 (7)
十 规律和趋势 (8)
十一 规定的严格层次性 (8)
十二 模型和理论 (9)
十三 辩证法 (9)

第二章 商品: 劳动、 价值和货币 (11)
一 生产体系 (11)
二 商品二因素 ( « 资本论» 1. 1. 1) (12)
三 劳动价值论 (13)
四 创造价值的劳动 ( « 资本论» 1. 1. 2) (14)
五 价值的货币形式 ( « 资本论» 1. 1. 3,1. 2) (16)
六 货币、 价格和价值 (18)
七 货币形式和货币价值 ( « 资本论» 1. 3. 1) (19)
八 货币的流通和贮藏 ( « 资本论» 1. 3. 2. a,2b,3a,3b) (21)
九 货币商品体系中的纸币 ( « 资本论» 1. 3. 2c) (22)
十 国际货币关系 ( « 资本论» 1. 3. 3c) (23)
十一 有价格的非劳动生产物 ( « 资本论» 1. 3. 1) (24)
十二 商品拜物教 ( « 资本论» 1. 1. 4) (24)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 (26)
一 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 (26)
二 商品循环 ( « 资本论» 1. 4) (26)
三 资本主义生产 ( « 资本论» 1. 4,1. 5) (27)
四 劳动力商品 ( « 资本论» 1. 6) (29)
五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 资本论» 1. 6,1. 7,1. 9) (30)
六 剩余价值和无酬劳动 ( « 资本论» 1. 10) (31)
七 剩余、 剥削、 阶级和剩余价值 (32)
八 资本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33)
九 劳动力价值的再讨论 ( « 资本论» 1. 6) (34)
十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 « 资本论» 1. 8) (36)
十一 对剩余价值的解释 (38)
十二 新古典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39)

第四章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 (41)
一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 « 资本论» 1. 12) (41)
二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 « 资本论» 1. 10) (42)
三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 « 资本论» 1. 12) (44)
四 技术进步: 使用价值和价值 ( « 资本论» 1. 12) (45)
五 资本家和生产方式 ( « 资本论» 1. 13) (47)
六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 « 资本论» 1. 13,
1. 14,1. 15) (49)
七 结论 (50)

第五章 资本的再生产 (52)
一 再生产 ( « 资本论» 1. 23) (52)
二 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 « 资本论» 1. 24,1. 25) (53)
三 工资和产业后备军 ( « 资本论» 1. 19,1. 25. 3) (54)
四 资本循环 ( « 资本论» 2. 1 - 2. 4,2. 7) (55)
五 资本循环模型 ( « 资本论» 2. 7,2. 9,2. 12 -2. 14) (58)
六 简单再生产模型 ( « 资本论» 2. 18,2. 20) (59)
七 资本循环的扩大再生产模型 ( « 资本论» 2. 21) (61)
八 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比例关系和总需求( « 资本论» 2. 20) (64)
九 扩大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 « 资本论» 2. 21) (68)
十 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总需求 (72)
十一 结论 (74)

第六章 利润率的平均化 (76)
一 利润率 ( « 资本论» 3. 1 - 3. 4) (76)
二 利润率的平均化 ( « 资本论» 3. 8 - 3. 10) (77)
三 等价交换与利润率平均化不相容( « 资本论» 3. 8) (79)
四 马克思的方法 ( « 资本论» 3. 8) (80)
五 马克思分析方法的缺陷 ( « 资本论» 3. 9) (82)
六 马克思分析方法的完成 (83)
七 马克思分析方法的失效 (84)
八 转形问题的意义 (85)
九 总结 (86)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割 (88)
一 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 ( « 资本论» 3. 16 - 3. 18,3. 21 - 3. 25,3. 37 - 3. 45) (88)
二 租金 ( « 资本论» 3. 37 - 3. 45) (89)
三 利息 ( « 资本论» 3. 21 - 3. 25) (91)
四 商业利润: 生产和非生产性劳动( « 资本论» 3. 16 - 3. 19) (97)

第八章 利润率的下降 (104)
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 « 资本论» 3. 13) (104)
二 资本积累的后果 ( « 资本论» 3. 13) (105)
三 李嘉图的利润率下降理论 (106)
四 马克思对于李嘉图理论的批判( « 资本论» 3. 13) (107)
五 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 ( « 资本论» 3. 15) (108)
六 利润率下降的反趋势因素 ( « 资本论» 3. 14) (111)
七 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 (112)
八 利润率下降的可能性 (114)
九 结论 (116)

第九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117)
一 资本积累的暂时不平衡 (117)
二 经济危机的一般理论 (118)
三 经济危机的特殊理论 (121)
四 马克思对于萨伊定律的批判 (121)
五 比例失调理论 (123)
六 消费不足危机理论 (125)
七 利润率下降危机理论 (127)
八 资本积累的长期趋势 (129)
九 资本主义总危机 (130)

第十章 社会主义 (132)
一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 (132)
二 资本主义的积极面 (134)
三 资本主义的消极面 (136)
四 马克思对于其他社会主义观点的批判 (138)
五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140)
六 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人阶级 (142)
七 总结 (143)

阅读建议 (144)

参考文献 (149)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